English

把握教学原则

1999-05-19 来源:光明日报 周润智 我有话说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有机反映,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广大师生只有认识了教学原则,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领略上千年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曲折发展历史:只有理解了教学原则,才有可能避免步入设置在教学过程中众多的歧途,从而高效地感悟到教学活动规律;只有实现了教学原则的模式化,才能保证教学过程具有较高的活动效率,不断超越自身的水平。可见,学习并掌握教学原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以我国目前学校的教学活动为关注对象,总可以发现许多同教学原则相悖离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原则丧失了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还是广大师生对教学原则缺乏整体的把握?答案显然是后者,而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手段对教学意识的制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学原则的贯彻和执行,其前提既在于教学活动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对这些原则的认同,又在于借助一些必要的教学手段来实施,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对教学手段的掌握水平是具有一定差异的,匮乏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意识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原则的功能释放水平。其次是教学意识水平对教学意识要求的制约。教学原则不是教学模式,它是基于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方向性要求,无法为教学活动设计出详细而具体的环节与过程。对广大师生而言,即便解决了态度问题,还存在着要求与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问题,况且后两个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在教学过程中阻碍着教学原则的贯彻和执行。第三是教学经验对教学原则的重释。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个体牲,因此,这种活动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教师和学生的个性意识倾向。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观念、教学经历和教学态度不同,他们会对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认识,在这种认识的作用下,他们会对教学的目的、作用、意义、过程、原则和方法作出相应的解释与实践。第四是教学原则自身的局限性。勿庸置疑,由于教学原则产生于对教学实践的不断总结和人类智能的不断提高,它必然同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步的一面,要么由于原则缺乏对后继实践与理论合理内核的及时吸收而显示出滞后性;要么因原则的生成源于尚欠成熟的理论的要求而显示出超前性。具有滞后特征的教学原则,必然会导致教学原则同教学的实际要求相背离;而超前性的教学原则由于其自身的空泛及缺乏教学实践强有力的支持,同样很难对教学行为产生较大的导向与规范作用。第五是教学原则体系内部各元素间的失衡与冲突。教学原则对教学规律的揭示,必须以教学价值基本观念的确立为中介,没有明确的教学价值基本观念,便无法产生教学原则,更不可能产生相对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与教育工作者在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所持的基本观念有差异,因而,最终必将导致对教学价值的不同认识,价值观不同,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水平也会不尽相同,其后果就会造成对教学原则体系进行因人而异的肢解,进而必然会导致教学原则体系内部各元素间的失衡与冲突,不利于教学原则功能的有效释放。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